服务热线
021-39889996
021-39889995
位于礼嘉的中国海装是重庆一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也是中国风电行业的“国家队”,通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球十大风电整机供应商。如今,走进这家传统制造公司,由中船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取代部分人工作业,此外中国海装尝颈骋补大数据平台也投入试运行,遍布大江南北的上百个风电场联结成一张数据的网络,让运维专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个风电场的实时运行状态。
在中国海装的组装车间,一台智能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为风电机组的偏航轴承拧紧螺栓。这项看似“简单”的工序,以往需要两个人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拧完一百多颗螺栓,现在只需要四十分钟即可完成。不仅如此,在工艺的一致性上“机器人”也有明显优势。
“这台智能机器人跟传统印象里的‘机械手臂’不一样,它具备自动识别、智能判断的能力,可以用激光识别、校准每一枚螺栓的位置,而且拧紧每一颗螺栓的力度都有记录可以查询,真正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化的操作”。中国海装研究院副院长董晔弘介绍说。
目前,中国海装的组装车间已经引入两台智能机器人,用于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智能化装配,这两台机器人是由中船重工自主研发,2017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作业后,不仅安装时间相比人工节省了叁分之二,力度也能保持一致,还能24小时连续工作,这些都是人工作业无法达到的。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装备制造公司,中国海装从2016年起就在重庆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健康风电机组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打造大数据平台,提升数字化水平。目前,中国海装尝颈骋补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尝颈骋补远程运维中心、尝颈骋补气候资源平台和预测性维护应用叁大核心应用已初具规模。
在重庆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健康风电机组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打造的LiGa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新华网 韩梦霖摄
在中国海装尝颈骋补远程运维中心的中央监控室里,技术人员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屏幕,密切关注着全国上百个风场里每台风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在这里,每台风机的数据都会实时呈现,当出现故障需要现场处理时,运维中心的专家就会马上作出如何处理的决策,现场迅速调集人员设备前往处理。
“以前,我们需要在每个风电场都派驻运维专家和运维团队,现场解决故障。而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不仅极大提高了人员和物资区域协调的效率,也让运维专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个风电场的实时运行状态,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障维修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中国海装研究院大数据研究所所长杨妍妮介绍。
大数据技术的威力还远不止于此,2017年底,中国海装与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打造的尝颈骋补气候资源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尝颈骋补气候资源平台负责人王东霞介绍说:“平台除了导入全国的风资源数据,还导入了地理环境信息数据、海拔高度及坡度数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电网分布数据等大量的基础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做风电场宏观选址规划,选定一个区域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机位分布,并预估发电量和投资回报等,为我们做风电场开发规划节省了大量前期调研的时间。”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汤文兵表示,未来中国海装将继续在市科委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把风电机组的制造优势和大数据智能化前沿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海装的市场地位,做国内海上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引领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