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1-39889996
021-39889995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历经20年发展,工博会逐步成为亚太地区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国际性工业博览会。从灵巧的机器人到威猛的数控机床,从内藏玄机的芯片到外表酷炫的电动汽车……工博会一路见证了“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转变。
落脚:价格“接地气”的新品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这带给普通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越来越多价廉物美的工业产物正在走进你我的生活。
新能源汽车是其中的代表。工博会上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吸引了上汽、北汽等国内车企,宝马、沃尔沃等跨国车企,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共计近百款车型的参展。
“叁四年前买辆电动车,低于15万元基本拿不下来。现在各大厂商都在推电动汽车,10万元左右的车型比比皆是,而且标榜的最大续航里程都在300公里以上。”前来观展的上海市民汪先生说,工博会上一些小型电动汽车补贴完后的价格已经降到了6万元左右,会展方还提供1000元的额外优惠,令不少消费者心动。
电动汽车价格的不断下调,得益于国内公司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威马汽车研发生产的纯电动厂鲍痴威马贰齿5在工博会上正式亮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车低配版补贴完后的价格还不到12万元,计划从9月底开始交付。
威马汽车创始人沉晖表示,与国外的电动汽车如特斯拉相比,威马价格非常平民化,“就是要造老百姓用得起的高效智能电动汽车。”
强芯:补上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短板
生产组装能力强大,但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不过关,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围绕这些短板,“中国制造”正在加快“强芯”,工博会就是最好的展示舞台之一。
用机器人替代人力劳动,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本届工博会上,国内机器人领头羊新松带来的新一代协作机器人,将负载提高到了20千克,同时还具有防碰撞检测、防静电等功能,尤其适合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装配。
“要以机器人为入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说。在新松的展台上,有复合机器人兼职摄影师,为观众拍照留念,还有机器人咖啡师为观众调制咖啡,吸引很多人体验。
提起格力,只能想到空调?其实,格力是位居国内专利“第一方阵”的公司之一。前不久的半年报中,格力电器宣布以空调高端芯片为切入点,进军芯片领域。在本届工博会上,格力又推出集生产、检测、配送为一体的柔性生产线,帮助更多的中国公司“智造”升级。
上云:制造业“大脑”越来越聪明
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智能制造的抓手之一,就是工业互联网。通过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让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上云”,可以让制造业越来越聪明,按下游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
本文由上海宏东转载发布;本公司专业生产,,,,等;欢迎访问官网查询具体产物信息。
在工博会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展上,工业互联网成为绝对的主角。入选全球首批“灯塔工厂”的海尔,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海尔的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中,分布着上万个传感器,可将监测数据回传到联网的云平台,并通过自主节能算法,对温湿度、能耗等指标做出分析调整。
智能云科总经理朱志浩比喻,对于一条生产线而言,“上云上平台”就像触动了一个按钮,让传统制造业变成一个“透明”的“中央厨房”:公司对所有信息数据了如指掌,可以根据下游需求,选择不同的生产装备与配件,就像是在虚拟厨房选用烹饪工具。
今年9月初,智能云科与徐工信息、苏宁科技、阿里云等16家平台公司联合倡议,推动长叁角地区公司“上云上平台”,力争到2020年使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开眼:中外制造业“朋友圈”越来越活跃
工博会举办20年来,“朋友圈”不断扩大。参展公司从最初的412家发展到超过2600家,其中境外公司展示面积已经达到30%,逐步形成“西有德国汉诺威、东有中国工博会”的格局。
在工博会最热门的机器人展中,础叠叠、库卡和发那科等国际机器人巨头悉数到齐,与中国的新松等公司同场竞技。据不完全统计,在工博会上进行全球、全国首发的机器人新品多达60余款。
机床制造商山崎马扎克(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单耀东说,公司进入中国20年来,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之前机床加工行业的很多零部件依靠进口,现在中国公司不仅有能力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 单耀东表示,山崎马扎克除了参加工博会,还将携带高端产物参加11月份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加深与中国制造业的交流。
引进来,走出去。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戎之勤说,工博会帮助制造业公司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工博会上展示的制造精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体现。